11月8日晚間,歌爾股份(SZ.002241)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截至11月9日收盤,歌爾股份股價全天封跌停板,報20.72元/股,單日市值蒸發78.66億元。
“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人民幣33億元,約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2%?!备锠柟煞葑C券部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會堅持零整結合的戰略,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和精密結構件精密零組件產品和VR/AR、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整機產品業務發展,還在積極拓展的一些汽車電子、觸覺等新業務方向。
針對“踢出果鏈”等傳言,歌爾股份稱系謠傳,“公司只是應需求暫??蛻粢豢町a品,其余的項目都在正常合作”。
實際上,作為“果鏈”龍頭,在TWS耳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以VR/AR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業務已經取代以Air Pods為代表的的智能聲學整機,成為當下歌爾股份業績增長的主要輸出點。
而恰恰得益于早在2012年便開始布局VR/AR業務,意欲擺脫“蘋果依賴癥”的歌爾股份在遭遇類似的“砍單”事件時,也擁有了一定“軟著陸”的空間。
VR業務反超Air Pods
界面新聞注意到,歌爾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三大業務板塊。
其中,精密零組件業務聚焦于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產品方向,主要產品包括微型揚聲器/受話器、揚聲器模組等,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無線耳機、VR虛擬現實等終端產品。
智能聲學整機業務聚焦于與聲學、語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術相關的產品方向,主要產品包括TWS智能無線耳機、有線/無線耳機、智能音箱等。
智能硬件業務則聚焦于與娛樂、健康、家居安防等相關的產品方向,主要產品包括VR虛擬現實產品、AR增強現實產品、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智能家居產品等。
回顧歌爾股份的發展歷程,公司于2012年打入了蘋果產業鏈,成為蘋果耳機、微型揚聲器和微型麥克風的主流供貨商。2018年,歌爾股份拿下蘋果Air Pods 30%的代工份額,成為Air 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廠。
盡管偶有“砍單”事件發生,但歌爾股份至今仍占有重要份額,至少從發布的公告來看,這一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未受到任何影響。歌爾股份強調,此次公司只是應需求暫??蛻粢豢町a品,其余的項目都在正常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及TWS耳機業務增速顯著放緩,已不復過去幾年的風光。根據英國Futuresource公司發布的全球TWS耳機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自2019年下半年起,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增速由當時頂峰的297%開始逐步下降,在2022年上半年,增速已經放緩至13%。
相對應的,歌爾股份智能聲學整機的營收貢獻和占比也呈下降趨勢。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數據顯示,智能聲學整機實現營業收入198.92億元,同比增長3.60%;占總營業收入的26.83%。而在2021年,該項業務實現營收302.97億元,占總營收38.73%,2020 年則營收 266.74億元,占比營收46.20%。
相比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在過去一年里,隨著“元宇宙概念”落地生根,以VR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硬件產品收入反超Air Pods,成為驅動歌爾股份業績增長的新引擎。2021年,歌爾股份智能硬件業務收入首次超過智能聲學整機業務收入,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營收占比為41.94%。
今年以來,智能硬件業務進一步擴張。2022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的智能硬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5.52億元,同比增長95.87%,占比歌爾股份營收達58.73%。在此背景下,歌爾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41.53億元,同比增長40.47%,已經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歌爾股份解釋稱,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為以VR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業務擴張,盈利能力改善。
談及此次“砍單”事件的影響,歌爾股份稱,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該事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在評估中。
“果鏈”成員敲響警鐘
由于之前增收不增利的市場表現,富士康就曾公開回應稱蘋果壓低代工價格,直言“辛苦錢越來越難掙了”。從之前的“得蘋果者得天下”,到如今“砍單”風波后紅利難再,此次事件也再次給“果鏈”成員們敲響了警鐘。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遭遇蘋果“砍單”的并不只歌爾股份一家,此前歐菲光(002456.SZ)甚至曾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并終止采購關系,致使歐菲光自此業績不斷下滑,市值更是一度蒸發400億。
據了解,主營光學影像業務和微電子業務歐菲光原本一直是蘋果鏡頭業務的穩定供應商,巔峰時期來自蘋果業務營收曾一度占比達到30%,超過百億元,而自2021年3月正式被出蘋果產業鏈后,歐菲光元氣大傷。
根據歐菲光2021年財報顯示,被踢出果鏈后,歐菲光同比2020年巔峰時期歐菲光股價跌幅超過70%,營收同比下降49.96%,凈利潤同比驟降93%。不僅如此,受被踢出“果鏈”影響,其他客戶與歐菲光的合作也出現了松動:與果鏈業務無關的微電子業務營收同比降幅達38.71%。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歐菲光不得不賤賣資產以自救。
今年以來,歐菲光依舊難以擺脫困境,再爆資產減值損失“巨雷”,前三季度營收108.24億元,同比下降37.06%;歸母凈利潤虧損32.81億元,同比下滑8024%。其中,第三季度營收30.49億元,同比下降44.12%;歸母凈利潤虧損24.0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140%。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果鏈”成員是立訊精密(002475.SZ)。2021年,立訊精密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1283.99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高達83.41%,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貢獻高達1140.56億元??v觀2017年至2021年,蘋果貢獻的營業收入占立訊精密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36.58%、44.85%、55.43%、69.02%、74.09%,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對于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原因,立訊精密解釋稱,原因之一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大背景影響,上游供應鏈出現“缺芯少料”、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單邊上揚,以及部分產品量產落地與出貨時間不同程度遞延等情況,多重因素導致了公司經營成本的上升。
瑞銀證券分析稱,立訊精密蘋果業務的毛利率可能是主要痛點,公司蘋果業務正從零部件供應轉向垂直一體化組裝,總裝供應商通常是零部件成本的轉嫁對象,這可能令毛利率收窄。
另有市場分析認為,2021年蘋果的Air Pods整體銷量下滑也對立訊精密業績產生了影響。立訊精密占Air pods產品70%的代工份額,而該產品亦是此前立訊精密切入果鏈之后業績飛增的主要推動力。
無獨有偶,主營防護玻璃面板的藍思科技(300433.SZ)同樣在2021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現象,而其第一大客戶同樣來自蘋果公司。
2021年年報顯示,盡管實現營業收入高達452.68億元,較上年增長22.55%,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0億元,較上年減少57.72%。其中,蘋果公司貢獻的營業收入高達300.9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6.49%。自2021年以來,藍思科技股票市值蒸發一度超過1500億元。
究其原因,同樣在于自身的“蘋果依賴癥”。分析指出,在與蘋果公司合作中,供應商始終處于劣勢地位。憑借其強大的議價能力,蘋果公司不斷將上漲的成本壓力轉嫁至下游供應商,最終導致其毛利率持續下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果鏈”成員與蘋果的合作模式中,往往需要根據蘋果滾動預測的訂單而安排生產,但滾動預測并不具備約束力,一旦出現風險事件,將由供應商全權承擔。如此一來,資產減值損失也是果鏈公司難以回避的經營風險。
多元化布局抗風險
事實上,如何擺脫“蘋果依賴癥”,實現多元化布局,已經成為“果鏈”成員不得不面對的議題。而得益于早期便開始布局AR/VR業務,歌爾股份成為當下多元化布局的代表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2年起,歌爾股份就開始布局VR,2016 年又進入AR領域。2016年成為索尼PSVR和Oculus Quest產品的獨家代理商。2020年7月,歌爾股份又拿下了Meta(原facebook)旗下次世代VR設備 Quest 2獨供大單,隨后在2021年5月,歌爾股份代工的VR設備Pico neo3正式發布,成為國內VR設備爆款產品。
多年來,歌爾股份一直在考量大客戶依賴所潛在的風險,因此開展多元化布局,如今已實現良好效果。
“如今歌爾已與全球主流VR頭顯品牌達成長期深度合作,占據全球中高端VR頭顯80%的市場份額。智能硬件業務已成為公司重要的增長引擎和立足點,堅定看好元宇宙的發展前景?!鄙鲜龈锠柟煞葑C券部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深耕光學、聲學等精密零組件核心技術和整機研發與制造,可提供從產品概念設計、結構設計、軟件及硬件設計,到自動化智能制造和測試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多家機構分析認為,2021年隨著頭部互聯網公司入局,中國AR/VR市場被注入了巨大活力,發展前景廣闊。從各地態度與政策落地程度來看,政策對元宇宙產業從2021上半年的謹慎監管,到2021下半年的積極制定規則,再到從2022年開始,北京和上海等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扶持發展的態度逐漸清晰,元宇宙產業發展的合規性和前瞻性得到了高度認可。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臺,同比增長97.1%。今年上半年全球VR市場出貨量約684萬臺,在大廠新品缺席的情況下仍實現同比翻倍增長。從銷售情況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國VR市場零售額突破8億元,同比增長81%。
從技術維度來看,中國AR/ VR頭顯市場在2021年上市了諸多新品,硬件產品升級趨勢在2022年仍將延續,Meta、索尼、Pico等多個VR頭部玩家陸續推出VR頭顯新品且出貨量可觀。此外,蘋果預計于2023年初發布的MR眼鏡,有望推動各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廠商作為新玩家進入行業,終端設備提供商或百花齊放。
根據IDC 最新預測數據,硬件市場在五年預測期內將以47.8%的復合增長率穩步增長,并持續占據中國AR/VR市場支出份額的一半以上,這無疑為歌爾股份未來業績的增長帶來了更多確定性。
中泰證券研報認為,盡管目前VR仍停留在對游戲機的替代階段,市場擔心其遠期成長性,但在產業鏈的共同推動下,VR在光學、顯示和感知交互等方面仍在持續創新。經測算,預計2025年全球VR市場規模將達到207億美元,2021年至2025年復合增速達52%。
三季報顯示,公司單季度毛利率13.41%,凈利率5.81%,均同比小幅下滑。從歌爾的2021年報來看,毛利率最高的是精密零組件,整機產品利潤率相對較低。而以果鏈產品為代表的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毛利率最低,僅有10.33%,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4.54%。
實際上,對于歌爾股份來說,公司時刻關注著各業務板塊發展的“風吹草動”。在TWS耳機行業增速放緩、毛利下降的背景下,歌爾股份順勢調整業務方向,加速處于潛力風口的VR/AR業務布局。從目前業務的增速來看,顯示了歌爾當初布局的前瞻性?;谛袠I環境等外圍因素,歌爾股份加快調整業務布局,長期業績發展邏輯不變。
除了布局VR/AR等智能硬件整機產品業務外,歌爾股份近年來實施零整結合的戰略,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和精密結構件精密零組件產品還在積極拓展的一些汽車電子、觸覺等新業務方向。為提升盈利能力,歌爾股份正在往微電子、光學等產業鏈上游發力布局。
其中,2019年歌爾量產全球首款折疊光路模組,2020年率先引進了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納米壓印生產線,建設了國內首條衍射光波導量產線,光學已成為零組件業務板塊的重要一極。今年8月27日,歌爾股份成功舉辦“2022 VR&AR顯示光學技術峰會”,會上,歌爾成立“歌爾光學專家智庫”,助推光學產業快速發展。
在微電子板塊,歌爾股份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已成功上會通過,將于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其在MEMS傳感器和SiP領域已具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
根據Yole的數據,2019-2021年,歌爾微MEMS產品銷售額在全球MEMS廠商中排名分別為第9名、第6名和第8名,是上榜全球MEMS廠商十強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2020年,歌爾微MEMS聲學傳感器市場份額達32%,位居全球第一。
歌爾股份表示,公司會堅持零整結合的戰略,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和精密結構件精密零組件產品和VR/AR、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整機產品業務發展,還在積極拓展的一些汽車電子、觸覺等新業務方向。
評論